系統集成品牌化
系統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通常是指將軟件、硬件與通信技術組合起來為用戶解決信息處理問題的業務,集成的各個分離部分原本就是一個個獨立的系統,集成后的整體的各部分之間能彼此有機地和協調地工作,以發揮整體效益,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
系統集成在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復雜行業,因為系統集成這個名詞本來就界定困難,業內將其細分為弱電系統集成、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行業信息化系統集成,也就是通常說的軟硬件集成了。
品牌建設嚴重滯后
中國系統集成企業的品牌意識淡漠,具體表現如下:
一、仍以關系為主。尤其是區域性的中小系統集成商,從來不認為自己作為系統集成商還要做品牌建設,還停留在跑關系、跑項目、問廠商要價格的操作思路上,這種運作帶來一些惡性循環,由于系統集成商無品牌,因此用戶無從按品牌知名度來公開、公平地選擇品牌,也只能托熟人、找關系去完成項目建設,可以說90%以上的系統集成商還在玩這種游戲。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但卻是最危險的選擇,我們看到了太多由于用戶方管理層變動,而導致項目重新選擇系統集成商的案例了。
二、資質困局。如今在系統集成領域,有建設部、信息產業部、公安部/安防協會頒發的資質,資質的申請考核基本以企業規模、技術力量和完成項目金額評判,而有意思的是,各類項目招標時又要以資質來設立門檻,這就造成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對于一個不是天生就有資質的系統集成商還說,如何去中標實施第一個項目?而許多早先獲得了資質的機構,包括一些設計單位,卻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中小系統集成商一方面通過獲得一些分包項目辛苦干活,另一方面堅持不懈地跑資質,盼望著有出頭一天。
三、品牌建設乏力。從以上兩點看出,大多數系統集成商都在生存線上掙扎,精力都放在跑關系、跑項目、聯絡廠商、跑資質上去了,哪還有精力從事品牌建設?他們普遍的理解是,品牌是資金充裕后做的事,是終極夢想,現在還輪不上做品牌,但這種理解的誤區在于,不管你是否你品牌意識,品牌從公司創建起就已經誕生了,不進行品牌建設和品牌管理也是一種品牌運作,只不過是一種放任自由的、失敗的品牌運作。沒有資金、創業初期并非不能從事品牌建設,關鍵是如何做。
四、企業文化缺失、人員流動大。系統集成行業人員流動大是一個不爭的現實,系統集成行業普遍流行營銷文化,行業內對系統集成工程師的忠告是無論你技術如何專長,都最好向營銷方向轉,不然也沒有好的出路。由于系統集成商普遍艱難的生存現狀,造成無法在技術力量上進行儲備,技術工程人員待遇低也就成為正常現象,那些能在短期內拿到項目獲得訂單的市場人員得到公司重用--而這一切只是建立在簡單的利益關系上面,而非企業文化、公司忠誠層面,因此跑單、單干也成為優秀的銷售人員的經常表現。
系統集成商的出路
系統集成行業有一個光明前景這是一定的,但對于目前的系統集成商來說如何找到通向未來的藍海卻有相當難度,或者說要經歷一些轉變。未來的系統集成商只有兩種,一種是巨無霸形態的,特征是在全國范圍經營、知名度高、實力雄厚、管理體系規范,以大型項目為主;另一種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加盟連鎖性的系統集成品牌,類似“如家快捷”、“真功夫”這樣的連鎖運作模式,這兩種將占到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其它的小型系統集成商將在小的區域市場和縫隙市場繼續生存。如此分析,未來幾年將出現大規模地系統集成企業并購、整合風潮。而且隨著政府項目招標的進一步規范、跑關系現象將越來越少,系統集成行業走向成熟,品牌運作的效果將真正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