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長郭云飛在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高峰論壇主論壇上的演講整理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高度重視,深刻指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絡強國,如果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涌現,是難以成功的。

圖片關鍵詞

全國學科建設蓬勃發展

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信辦和教育部的統籌推動下,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原來的分散化到目前的體系化、系統化,特別是網絡安全學院蓬勃發展,沖擊一流的態勢正在形成。

在中央網信辦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國有11家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高校,目前信息工程大學是軍隊的唯一一家。政府、高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聯合育人的機制不斷完善,網安人才培養質量、供給數量大幅提升,高素質人才群體對網絡強國建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河南省大力推動網安人才培養

河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也是人力資源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在國內率先出臺加快推進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的若干意見,專門設立省學科建設委員會,制定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總體規劃與實施路徑,形成一個協調聯動的運營機制。

支持信息工程大學與鄭州大學開展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聯合試點,推動省內10所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形成了扎實的人才培養綜合體,打造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聯盟,形成了一個共勉共享的育人平臺。

持續推動各層次人才培養協調發展,在省內重點高中設立少年網校,建立少年班培養選拔模式。

建設首個國內網絡安全科技館,建立網絡安全意識培訓、技能訓練、職業教育的環境,從而形成了一個梯次銜接的育人格局。

連續三年支持“強網杯”全國網絡安全挑戰賽。專門設立用于人才獎勵的公益性強網基金,競賽規模屢創新高,競賽形勢不斷豐富和創新,競賽質量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對高端人才高新企業的匯聚效應逐步凸顯,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育人環境。

對新時代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思考和建議

當下我國的發展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網絡安全領域也同樣如此。我們在網絡空間面臨的安全形勢從未像現在這樣嚴峻;我們尋求網絡安全技術創新、殺出一條血路的責任,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重大;我們捍衛網絡安全為國家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內外雙循環協調運行提供保障的要求,也從未像今天這樣緊迫。在這樣一個大變局之中,為維護國家網絡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供給、高質量的人才支持,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網絡安全人才還存在缺口數量較大,能力素質不高,培訓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與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建設網絡強國的要求不相適應。我們要站在兩個大局的視野下看待問題,把人才供給數量提上去,把人才培養質量提上去,要打一場網安人才培養的攻堅戰。

新時代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環境格局和時代坐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體系和質量標準要因勢而變,需要構建新時代網絡安全在培養的新生態。我分享一下對新時代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也提幾條建議。

一是要解決好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牢牢把住人才培養的根和魂。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這一點上,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應有著更高更特殊的要求。

網絡空間開放無界,斗爭無形,既是技術的博弈,又是意志的比拼,更是對理想信念的考驗。這就要求網安人才必須做到又紅又專,紅專并進。一要做到絕對忠誠,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融入血脈中,深到骨子里,永遠做到聽黨話、跟黨走。

二是要做到特別可靠,嚴守紀律,嚴守規矩,始終把政治紀律、職業紀律、保密紀律頂在前面,令行禁止,養成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在細微之處見真功夫,讓黨永遠放心。

三是要做到甘于奉獻,要繼承老一輩科學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優良傳統,要能夠擋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坐得住冷板凳,勇于堅守,保持恒心,努力成為永遠扎根祖國大地的網絡安全人才。

二是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

網絡安全人才是特殊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標準應高于一般的專業技術人才。首先是網絡安全人才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要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自身價值實現同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遠大的理想抱負和所學所思落實到建設網絡強國的實際行動中。

其次要有復合的知識結構,要建立綜合化、全周期的新工科教育,促進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具有理工管等多學科復合知識結構的綜合新型人才。

三要有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網絡安全的本質在對抗,對抗的本質是攻防兩端的博弈。因此網絡安全人才必須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實踐能力。

最后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合作日趨緊密的今天,網絡安全領域尤其需要培養更多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知曉國際規則和運作環節,敢于斗爭、善于博弈的高素質人才。

三是解決好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不斷拓展人才培養的渠道和方式。

當前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缺口還比較大,據統計缺口在100萬人左右。要補齊這么龐大的人才短板,僅靠幾十所院校若干個學科專業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在培養方式上,一方面要發揮示范院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調動各個方面的資源,形成人才培養的大格局。

要形成校企聯合的大格局。一流的院校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網安領域構建手拉手、一對多的跨學校跨區域的合作模式,構建人才培養綜合體,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盤活用好,形成高校連片育人的大格局。

要形成產教融合的大格局。瞄準新工作要求,整合校企教育資源。高校企業要密切協同,共同發力架構坐中學、戰中訓的新型培養模式,在實踐中摔打錘煉人才,形成產教融合育人大格局。

還要形成全社會育人的大格局。要接通各類教育站點,把學歷教育、職業教育、證書教育、在職培訓等多種教育形式統起來,把孤立的、本位的資源整合起來,提升各類教育形式的綜合效益,形成多維度共育人才的大格局。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是大家共同的責任,靠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條心,一盤棋,一股勁,共擔責任,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為黨和國家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聲明:本文來自中國信息安全,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安全內參立場,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系 anquanneican@163.com